基本信息
书名:《青春》
作者:韩寒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第1版(2014年4月1日)
页数:214页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32
ISBN:9787201081922,7201081926
ASIN:B00JM18WIA
版权:果麦文化
编辑推荐
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青春》就是韩寒的悲悯之心。2014新版恢复五篇曾经被删的杂文,未删节定本,“青春”终于整装再出发!
本书是韩寒杂文四部曲《杂的文》《可爱的洪水猛兽》《青春》《我所理解的生活》中的第三部,也是十分的一部。收录韩寒2011年的53篇杂文,含仅有两次公开演讲的演讲稿,以及部分从未在任何载体上发表过的文章。
本书主打篇目《青春》,讲述了一个月薪1200元、生活在魔都上海郊区的年轻人对生活的绝望。他和那些富士康员工们的绝望构成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缩影。这篇文章在两岸三地华人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让大家开始反思“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这个话题。
是年仅29岁的韩寒,已经越来越被拿来与鲁迅相提并论,他的杂文总是畅快淋漓。过去几年中,反家乐福抵制法国货、燃油税上涨、荆州挟尸要价等大事件,韩寒的声音已不可或缺。他所作出的经典论断、机敏锐利文字,早已在各种媒介广泛流传。甚至如今每当遇到公众事件,大家总习惯说:“等等,先听听韩老师怎么看。”
《青春》繁体中文版台湾;英文版以《这一代》为名,由美国西蒙舒斯特出版社出版。现已售出10种语言版权。
作者简介
韩寒
1982年9月23日,生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
作家—自本世纪初出道,韩寒14年以来始终保持在中国最畅销作家TOP3之列
1997年在《少年文艺》发表作品;
1999年凭借《杯中窥人》韩寒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次年蝉联;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累计销售600万册;
2001年《零下一度》;
2002年《像少年啦飞驰》;
2003年《通稿2003》;
2004年《长安乱》;
2004年《五年文集》,韩寒作品有法国、韩国、香港、新加坡、台湾、日本版本,其中法国版本获得法国2004年10月法国最畅销图书;
2005年《就这么漂来漂去》;
2006年《一座城池》;
2007年《光荣日》;
2008年《杂的文》;
2009年《他的国》《可爱的洪水猛兽》;
2010《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以及韩寒其间的片段集《毒》《草》,均登上各畅销书榜,韩寒作品已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在全球出版;
2010年9台湾出版韩寒博文集《青春》《出发》;
2011年11月《青春》;
2012年7月杂文集《脱节的国度》在香港书展发布;
2013年1月《我所理解的生活》。
杂志及电子杂志主编
2010年韩寒主编杂志《独唱团》,销售200万册,因政府原因停刊;
2012年韩寒主编监制APP《ONE一个》,上线当日位居榜首应用,现装机量2000万,活跃用户600万;
2013年韩寒主编文艺杂志《一个》,9月创刊号《很高兴见到你》60天销售50万册。
韩寒博客:世界第一博主
韩寒微博:转发评论数惊人,新浪微博2012年热搜词第一名
赛车:中国场地、拉力双冠职业车王
音乐:优秀的歌手和词作者
国际影响:中国最有国际知名度的青年之一
目录
青春
他人的生活
马上会跌,跌破一千
必须抵制法国货
五毛现形记
直辖市小费若干问答
来自某市的神秘公司
山寨立法
燃油税的“九浅一深”
燃油税七问七答
杭州的交通事故
应养成上车就系安全带的习惯
株洲的垮桥事故
系统提醒你,以下内容包含不良信息
建国大业
倒钩案
关于几部影片
爱的代价
G8高速公路
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
谷歌侵权门
欢迎谷歌扫描我的图书
为了石油,声讨百度
给李彦宏先生的一封信
你知道吗
荆州挟尸要价
城市,让生活更糟糕
乞
诸恶与众善
为什么
拍一拍身上的土
给点咸菜吃
2010新年随想
我只是在探索
看《孔子》
你是小明吗
感谢你,孔子
答记者问:送点土特产
春天的故事
关于小书店
被迫盼世博
遗憾的比赛
致徐浪:生活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
毫无保留
必须竖中指
我回来了
500年前
千万不要带头干坏事
几多事
让中国变成世界上比较快的国家
终于获得了N组的车手总冠军
左小祖咒: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夏安,回见,勿念。
一些琐事
莫名,我就仇恨你
纪念母校——致青春预备役
经典语录及文摘
《青春》里收编了我最近的一些文章。这本书最早在台湾地区出版,大陆版本自然多有不同。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一个太大的名词,其实不太恰当,就好比你不能弄一些街拍照片就出版一本摄影集叫《中国》。和很多人逝去的青春不一样,这篇文章得以幸存。文章里提到的一个朋友,是我的邻居,出现在很多的场合,包括《独唱团》里的《所有人问所有人》。他是年轻人的缩影,我去过很多城镇后更加这么觉得。过了少年,失去青年,踏向中年;机灵,勤奋,困苦,无望;想活得更好,活得更不好;有理想,不敢想;想创业,怕失败;盼真爱,却已婚;恨特权,又敬畏;怨体制,但想做公务员;要买房房价涨,要买车油价涨:吃饱了勇敢,饿着了懦弱;遵纪守法,但眼看着胡作非为的一个个发家;想胡作非为,上路一半摩托车又被扣了。身边能听说的混得很好的非投胎类,似乎都不带有正面激励色彩。然后一晃眼,孩子该交择校费了。
虽然感动常不在,但好在一些念想就像一张防坠网。我其实不喜欢“理想”这个词,因为这个词现在更多地变成了商家用来包装自己人文关怀的空词。好似一两个广告就能使年轻人内心激荡,好似每个人都必须得有攀登珠穆朗玛、征服撒哈拉的一些小九九,否则就是迷茫和麻木。其实根本不是这样,一张机票能搞定的事情,准确地说应该叫旅行计划。而理想本身什么都不是,一点也不高尚,理想就是有点想,是欲求的一种文艺表达。所以,我从来不觉得强调理想是救赎青春的一种方式。我甚至不觉得年轻人需要什么救赎,什么方向,什么理想,什么希望,都不需要。
就像每一个时代里的人都觉得自己没有赶上一个好的时代一样。
这里没有末路,你从不曾孤独。
青春
我有一个朋友,毕业之前虽然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但积极健康。毕业以后去找工作,好不容易才找到,给别人加工东西,一个月赚一千五百块。时常加班,有时候有加班工资,有时候没有,合起来一个月能赚两千。他家在二十公里外,买了辆电瓶车,每天早出晚归,刚刚结婚,买不起房子。好在农村当时盖了三层楼,他们把一层和二层都租给了外地来打工的人,每间两百多,一共租出去六间,一个月可以补贴一千五。这些外来打工的人往往一个家庭三个人住一间,每个人的收入是八百多,靠步行和骑车在附近的工厂里上班。附近的工厂是比加工业污染更大的化工业,是当时我们镇招商引资过来的,大部分都倒闭了,没倒闭的略有盈余,但是一旦治理污染,可能就亏损了,一亏损就没办法交税和拉动GDP了,所以政府也不能管。被这些厂污染的河流穿过我家门前,我老家的村里几乎每个农民住宅都住了超过二十个外来务工者。这些农民住宅的房东一般都有一个孩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类似我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朋友。我朋友觉得自己混得还算不错,至少娶到了老婆,但每个月的钱差不多都用于基本生存,什么大件都买不了。如果想要换个工作或者自己出去闯闯又不敢,一方面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没有社会保障,一方面如果断了一个月的收入,生活就没有办法继续了。他们想去镇上买房子,把自己的户口变成城镇户口,这样以后对小孩子比较好,但是上海郊区镇上的房子一套至少要五十万,他要不吃不喝工作二十五年才可以,而且还是毛坯房,要装修好还得再饿五年。
他的隔壁邻居,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刚大学毕业,工资比我第一个朋友要高一点,但女方要求也高,一定要在市里有一套房子才能结婚。一套市区二手的老公房至少需要两百万,我的朋友需要工作六十年,或者他们家的房子出租给八户外地打工人家,出租一百年才能买得起市里的房子。于是他们唯一的期盼就是动迁,就算政府五十万拆了他们的房子,五百万把这块地卖出去都无所谓,至少五十万可以付清市区里那套房子的首付,以后的再说,老婆好歹可以娶进门。至于房子拆了以后父母住哪里,这的确是个问题,也许可以三百元租其他农宅的一间大一点的房间过渡几年再说。我的第一个朋友以前的工作是三班倒,工厂太远,身体出了问题,辞职才换了现在的工作,期盼着少加班和加薪,老板表示明年可以加一百块,后年再加一百块。他上个礼拜告诉我,他的父亲可能要去海外给别人做泥水匠,出去三年就可以赚二十万。我问他,那你怎么打算?他说就这样,还能怎么样。他的母亲在给人拧电灯泡,八百块一个月。这个上海郊区的家庭,孩子二十多岁,生活都能望见五十多岁的自己,而五十多岁的父亲,还要去海外打工。至于那些外地打工者,他们虽然觉得讨厌,把周边工厂的工作额度都挤了,而且还把工资挤压到几百块一个月,整个村里外地人本地人的比例都超过了10∶1,但是又不得不依靠他们,因为他们租了他们的房子,一年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万多的收入。
这就是上海郊区普通人的生活,也许还算是不错的家庭。这就是为什么富士康有这么多人跳楼。机械的劳动,无望的未来,很低的薪水,但去了别的地方薪水更低。很高的物价,除了吃得饱和穿得暖以外,别的什么都做不了。而让你吃饱饭还在被当作对世界人类天大的贡献和政绩宣传,还恨不得拿出远古时代的数据和冰川时代的照片想表明,你能吃饱已经要感谢国家了,你说你能奢望什么。我的那个朋友虽然生活压力大,但是他还有朋友和家庭,在他的二十公里远的地方。绝大部分的年轻打工者,他们的家庭都在几千公里外,而且家庭也未必温暖,你赚了多少钱往往是中国家庭衡量一个小孩在这个世界上价值的唯一标准。
这是一个中国的大部分网民都未必熟悉的群体,你看很少有论坛上有现役的富士康员工向大家讲述关于自己员工跳楼的故事和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都没有这个时间甚至能力。外面的灯红酒绿和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连对爱情的憧憬都没有,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三者,现实是最大的第三者。也许唯独在跳楼的时候,他们的人生价值才有所体现,那就是被当作一个生命被提起和记起,可惜现在又变成数字了。
心理辅导是没有用的,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一打听,同学们混得都更惨,有混得好的男同学,那是靠家里,有混得好的女同学,那是嫁得好。别人都羡慕你在富士康有社会保障,按时发工资,安排住宿,加班还给钱,你说你像个机器,别人说自己像包屎,方圆几百公里内,连个现实的励志故事都没有,这就是很多中国年轻人的生活。
如果将他们的薪水涨十倍,会不会没有人跳楼?只要别通货膨胀十倍,当然没有人再跳楼。当然,老板也不会这么干,就算老板这么干,也会被勒令禁止。无论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封建特色的资本主义,在未来的十年里,这些年轻人都是无解的,多么可悲的事情,本该在心中的热血,它涂在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