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先谋生,再谋爱》
作者: 李筱懿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第1版(2016年4月1日)
页数:232页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32
ISBN:9787201101484
ASIN:B01DF2OJXI
版权:果麦文化
编辑推荐
新女性主义作家、“灵魂有香气的女子”主编李筱懿,全新打造的都市女性生活完全手册。每篇文章在新媒体阵营上都拥有超高阅读量,固定圈粉260万,公众号、朋友圈疯狂转载,是每个愿意选择独立自主的女孩必读的圣经。
这不是鸡汤,它给了你喝汤的勺子。作为所有女性的树洞和闺蜜,李筱懿在她的文章中为所有在生活里遇到困惑的女孩,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指明了雷区。她用名人或身边人的故事细细讲述事业与爱情的关系该如何平衡,闺蜜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处理,现实生活中如何坚持自我,以及实现梦想……好生活就在眼前,好爱情还会远吗?
这是一本会说话的文集,文章后随机奉上有声版,扫二维码即可收听,为读者带来全方位的多媒体阅读体验。
随书附赠“先谋生,再谋爱”金句主题明信片一套。
媒体书评
李筱懿本人是精英女性的代表,曾在多家媒体开设专栏,资深媒体人的同时还是畅销书作家,从传统媒体一路走到新媒体,李筱懿经历了许多变化,对于时下新媒体浪潮和内容创业,她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
——《鲁豫有约》
作者简介
李筱懿
新女性主义作家,自媒体矩阵“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创始人,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理念,打造都市女性生活社群。已出版作品《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美女都是狠角色》、《爱的年份》等。
2014年7月,与搭档陶妍妍共同开设女性主义原创自媒体矩阵“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包括系列图书、公众号、广播、视频,分享生活微智慧,输送情感正能量,与260万城市女性共同成长。
在《鲁豫有约》联合新榜发布的“2016值得关注自媒体”榜单中,李筱懿所创立的公众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被授予了“最有温度自媒体”,同时被称为了“自媒体平台温暖力量的输出者”。
目录
先谋生,再谋爱
学会自我治愈,是生活的必修课?
和女一号交朋友,才能成为女二号
团结能人做大事,团结小人不坏事?
我们有什么货色,世界给什么脸色?
为你发条独一无二的信息?
有多少女人可以做到家庭与事业双丰收
…………
去了解世界有多大?
改变我们命运的重大时刻?
保持向上的姿态?
我们成不了优秀的别人,却可以做更好的自己
女人那么拼,姿势美不美
失一次高质量的恋爱
经典语录及文摘
自序
文/李筱懿
2015年年底,我代表我们的公众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参加《鲁豫有约》关于新媒体的特别节目,私下聊天的时候,鲁豫问我:“你介意不介意被归入`心灵鸡汤`的范畴?”
我说:“`鸡汤`仅仅是名字和称呼,如果读者喜欢看我的文章,我不介意她们叫我`翠花`,还是`海伦`。”
她笑了起来,接着问:“你觉得你的鸡汤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我也笑:“好吧,既然被叫鸡汤,我就认了,我这碗汤附赠喝汤的勺子,有世界观有方法论,有时间表有路线图,让一些和我有过同样困惑的姑娘,读完之后,明白该怎么做。”
那天晚上,我代表团队领取的奖项叫“最有温度自媒体”。
“温度”,是我非常喜欢的词。
既有“温度”,也有“态度”,是我一直追求的方向。
我很庆幸,在自己懵懂的年纪,得到一些既有温度也有态度的女性的指点,这些引导非常具体,比如,在职场中怎样说话才算得体,闺蜜之间保持怎样的分寸才算合宜,好的爱情是什么样子,对的妆容是什么感觉,失恋了该做些什么,重要的场合穿些什么,怎样与别人保持一个身位的恰当距离,怎样让时间发挥出最高效率。
她们使我明白,生活既是艺术也是本事,既有理想也有现实,从而让我少走很多弯路,那些好用的技巧和方法,我在这本书里分享给大家。
关于写作,我有三个原则:?
第一,不说拗口的大道理。?
第二,不说正确的废话。?
第三,不说好听的假话。
我不觉得女人想物质生活优越一些,嫁个条件好的男人是多么难以启齿的事情;我不觉得女孩恋爱的时候全心投入,被所谓的“渣男”伤心伤肺是多么愚蠢的举动;我不觉得妈妈们把自己的需求摆在孩子的要求前面,是多么自私自利的行为;我不觉得女员工想攀爬到职场高峰,是多么心机的念头;我不觉得“剩女”们恨嫁是多么不可理解的想法。
我觉得,关于女性的一切,即便不认同,我都能理解,并且共情。
这些,是温度的基础。
女性最爱看什么类型的书?
我们曾经做过这项调研,得到的排序是:情感、时尚、小说、居家、育儿、人文、职场、管理,后面的选项我就不再列出来。
有意思的是,我们也对男性群体做过几乎相同的调研,得到的答案恰恰相反,几乎把女性关注的话题倒个个儿就是男性的回答。
这其中的差异多么巨大–女人最关注的话题,恰恰是男人最不关注的话题,这种认知的鸿沟,让多少姑娘痛苦而困惑,但是,你看过几个男人为这些问题痛苦和困惑呢?在谋生与谋爱的先后顺序上,绝大多数男人都会选择“先谋生,再谋爱”,而绝大多数女人都会倾向“先谋爱,再谋生”。
可是,先谋生,谋好生,有独立的经济基础,对于女人来说是多么地重要。
你可以在体面职业的滋养下,过上体面的生活,生长出体面的情绪和体面的行为。
可以爱我所爱,恨我所恨,甩我所甩。可以自由地行走,有尊严地拒绝。可以让自己的外貌、气度、知识、品味、眼界、心胸天天向上,成为人堆里最耀眼的那一个。更可以在爱情面前一起貌美如花,共同挣钱养家,给足自己安全感,不屈服于任何一种你不屑的规则,不为任何一种情感之外的理由结婚。
或许有些所谓的“过来人”会告诉你,并不是你越独立越出色就会遇到越好的爱情和男人,可是,反过来想想,难道你不独立不出色就能遇到更好的爱情和男人了吗?你以为你不美满是因为事业太成功工作太拼命、经济条件太好了吗?
如果一个女人因为自立而没人爱,那你以为她软她顺从她依赖,爱她的人就多了吗?说你太优秀了,导致没有男人配得上你,没有男人敢追求你,所以你单身而孤独,这个推论从逻辑上是不成立的,不信,你试试看,当你不好了会不会有一堆人抢着和你恋爱。
我们的一生,所有人都是过客,只有自己才是故乡。
所以,首先要把自己过好,不再患得患失讨谁欢喜,不再畏首畏尾害怕困难,不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才能成为一个让人尊重的独立的女人,外表柔软,内心硬气地生活。
好生活就在眼前,好爱情还会远吗?
先谋生,再谋爱
电影《谜城》里面有个片段,佟丽娅扮演的女主角说:“我对爱情的要求,就是找个男人照顾我、爱我一辈子。”然后,古天乐扮演的男主角就呵呵了——你能明白,那是一个经历丰富的男人对这个女人共有的浅显梦想由衷的不屑,笑完之后,僵着脸说:“长期饭票难找啊。”
果然,电影里的佟丽娅因为开了男友的玛莎拉蒂,拿了男友的一箱子钱,而被追杀得亡命天涯,他们稀薄的爱情,早已换成了卧室里面貌相似的另外一个女人。
我把这个片段讲给坐在我对面的姑娘听,因为她刚刚的问题问得我很错愕,她说:“筱懿姐,你看我是不是不该再升职了?再升上去,太优秀了,职位和薪水让男人望而却步,真成‘剩斗士’了。”
我这么优雅的人差点在大庭广众前呸她一口:“这是什么逻辑?就算成了‘剩斗士’,你还有职位和钱,至少能过;为了没有影子的男人不再向前,男人没来,职位和钱也没有,你的生活又剩什么呢?”她眨巴眨巴眼睛,说:“你没看见那么多优秀的女人都单身?”
我也很认真地说:“我看到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女人都有人爱——德国总理默克尔有个爱她的量子化学家丈夫;杨澜一家四口很幸福;王菲嫁了两次依旧和小她十一岁的谢霆锋谈恋爱;刘若英四十五岁生了孩子出了书——再优秀的女人都会有敢爱她的男人,可是,很□的女人身边,还真不一定有愿意屈尊娶她的男人。
她垂死挣扎地问:“那么,我为什么没有男朋友?”
我叹了口气:“你要听实话?因你拥有不多,却想要太多;没那么优秀,却心比天高。找你当女朋友,性价比不高——男人也不是傻子。”
这句话彻底得罪了她,以至于她到现在都没有理我。
我不知道多少女孩和我的这位小女友一样,把单身的原因归咎于“太优秀”,甚至觉得“太优秀”的女人都被剩着,于是,不敢“再优秀”下去,生怕“优秀”闪瞎男人的钛金狗眼之后自愧不如落荒而逃,让貌美如花的自己落了单。
说真的,她真是想多了,我不太愿意用“硬件”或者“条件”或者“性价比”这样的词汇形容任何一个女孩,可是,假如这种比喻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就姑且用一次吧——在我的价值观里,她只是“比较优秀”而已,年薪三十万即将升总监的三十岁姑娘,面目清秀,二线城市小康之家出身,祖上三辈都没有含过金钥匙,可是,我很清楚她对男人的要求,她的目标是找到一个年薪六十万年龄四十岁以下的男人。车房具备,父母亲善,祖上三代没有凤凰男历史。
我认识一些符合她开列条件的男人,但是,他们又为什么要娶她呢?这样的男人择偶标准通常有三个:
第一,和最优秀的女人在一起,类似《纸牌屋》里的克莱尔,或者比尔·盖茨身边的梅琳达,他们是恋人,是拍档,是夫妻,是伴侣,是事业合伙人,也是生活同行者。
第二,和最具母性特点的女人在一起,阳刚与阴柔互补,她们温和贤淑,有些还很好看,妥帖照顾家庭抚育子女,像后方稳定的补给线,让在生活前线搏击的男人踏实心安。具体案例,可以参考百度人物“个人生活”栏。
第三,和最年轻美貌的女人在一起,男人无论二十岁还是八十岁,从动物本性上说,最爱的都是二十岁的漂亮姑娘,这不是秘密,所以,像拉里金、唐纳德·川普、谢贤之类,条件具备还折腾得动的男人,身边都站着个小娇妻。
但是我的小女友,她显然既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具母性的,还不是最漂亮的,她优秀的指数到不了最高标准,却要求一个最高标准的男人。她把自己拥有的每一样才艺、财富、情感,都明码标了价,指望有一个好买家,可是价格标得有点虚高,和她交往过的男朋友心累,就像看到一个不够诚实的售楼顾问,把三环的毛坯房卖到了CBD(中央商务区)精装公寓的价格。
不是你不好,而是你不够好;不是优秀的女人没人爱,而是自以为优秀却“性价比”不高的女人没人爱。
还记得那则著名的华尔街征婚帖吗?
P3-5
